当前位置:踏星小说>游戏小说>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二百零三章 以势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三章 以势压人(1 / 5)

自从韩大相公喊出那一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对进士出身官员的清贵有了深刻印象,从那以后,每逢科举放榜,在整个汴京都是最重大的事迹之一。

虽然仅仅是会试,并不像殿试那样会在东华门外唱名,但是,会试的关注度反而不低于殿试,在某些人眼里,会试比殿试更加重要,而这些人,并非是自己或者家人参加科考的。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宋就有了一个传统,那就是榜下捉婿,放到先帝刚登基那会,榜下捉婿还是有风险的,也就只有成名已久的才子才会受到追捧。

归根结底,还是和科考的政策有关,先帝登基之前,会试之后的殿试,一甲,二甲,三甲皆有数,一甲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进士出身,但在先帝刚刚登基那会,先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物,促使大宋科举做出改变。

西夏重臣张元,本为宋人,因会试之后参加殿试落榜,心中不忿,与同窗好友投奔西夏,两人分别改名张元和吴昊,以此博取西夏李元昊的注意,并因此在西夏入仕,一步步帮助西夏做大做强,因这二人对大宋的了解,尤其是张元,本就是秦风路人士,对西北民情相当熟悉,西夏因此在政治,经济与西北处处针对大宋。

就是出现了这样的一件事,在官家亲政之后,为了交好士子,避免在出现一个张元和吴昊这样的人物,对科举做出了重大改变,会试之后不在罢黜举子,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通过会试,就相当于考中了进士。

不过不同于后世的科举制度,只有一甲,二甲,三甲,大宋将原本被罢黜的举子,又分为四甲和五甲,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甲三人不变,二甲人数大幅度削减,同比之下,三甲人数和四甲人数也有所削减,只有五甲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

因四甲人数较少,相对来说比较优秀,大部分举子学识比之三甲差不了多少,相差的也就是运气而已,因此和三甲一样,会被赐予进士出身,而原本会在殿试中被罢黜的,基本上都是五甲出身,即便是现在不会被罢黜,在出身上也低于前四甲,被赐为同进士出身。

当年这个称呼刚出炉的时候,民间还有个笑话,将同进士和如夫人相提并论,在官场上的鄙视链占据最底层,甚至当年同进士没有参加翰林院馆选的资格,虽然近些年放开了这个资格,其实也就是在面子上没那么难看,掉落的五甲的举子,本身就是才华比不上前四甲的,翰林院每次馆选的人数只有十余人,一甲三人面试进入翰林院,又占据了三个席位,剩下的名额,大部分被二甲进士考中,仅有一两个名额会被三甲出身的进士夺取,掉落到四甲的都不多见,更何谈五甲,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