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孔门学渣> 第919章 朽木不可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9章 朽木不可雕(2 / 3)

嗯!”乐歌应道:“还有呢?你先生还对谁进行了评价?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随即!就自嘲地笑了起来。

“哈哈哈!”

“乐伯伯?”

说到“朽木不可雕也”,也就想起孔子曾经对他乐歌的评价: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当年的乐歌,装疯卖傻,很让孔子看不起。要不是看在亓官氏的份上,他都懒得搭理乐歌。

“用白话文解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了一声,解读道:“宰予白天睡觉,有时上课时也打瞌睡。先生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成美丽的图案,粪土垒起来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先生接着说:起初我对于人,取决于第一印象。相信一个人说的也就相信他能够做到。他说的话我放心了,他所做的事我也就放心;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我不再完全相信,我还要观察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我以前的观点。”

“怎么了?解释一下?”乐歌追问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先生原以为宰予是个朽木,结果不是。所以!先生说:从宰予身上,他改变了他以前的观点。”

“呵呵呵!”乐歌大笑起来。

是啊!孔子以前也说他是“粪土之墙不可杇”。可结果!不是!

人是!是会改变的!而不是你认为的!

后世的人读《论语》,往往断章取义,把这两句挑出来骂人,还借以孔子之口。其实!《论语》编排这段话的本意却恰恰相反:是告诫后人不要: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表论事。

宰予:公元前522-公元前458年人,字子我,亦称宰我。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乐伯伯!你?”曾参不解地问道。

“没事!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没事!继续往下读!”

“乐伯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