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270章 发展的成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发展的成效(1 / 5)

山丹县以畜牧为主业,养马放牛羊,再增加牦牛和细毛羊的人工养殖,还有乳制品生产,再加上特产圆葱,效益会更加明显。

临泽县特产大枣、沙河梨,还有食用菌、药材出产。在平川镇以北大青山北侧,还有露天煤矿可以开发。

高台县适合种植瓜果和棉花、胡麻等经济作物,有盐池,可出产芒硝和原盐。

肃南有牦牛、马鹿和高山细毛羊,还有铁矿,可种植双孢菇、高原葡萄、中药材。

而在甘州黑河沿岸,河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水稻种植。

所出产的稻米个大粒长,颗粒饱满,洁白纯正,晶莹剔透、米香浓郁、品质优良,称为乌江米,曾列为贡米供应皇宫御用。

这样一个好地方,如此广阔待开发的藏金纳银之地,徐齐霖怎会没有信心开发建设好?

而且,他不仅仅是要建设好,还要以最快的速度,那才显出本事。

所以,李二陛下和徐惠以为徐齐霖是在上贡献媚,却不知道他已经将发菜、牦牛等土特产,作为了甘州的拳头产品,要向外打开市场。

当然,除了特色出产外,小麦、胡麻、油菜等常用作物,则能保证地方自给自足,甚至是向外销售。

只不过,这些计划现在还不能实现,安置移民,并使他们有住有吃,安心生产生活,才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粮食是首要的物资,虽然抢种了很多,可也要到秋天才能收获。而这几个月,则基本上要靠从外面运来,才能解决。

大盈库是运输的主力,徐齐霖又把商贾纳入其中。你不是想买镜子嘛,那就运粮食,以及甘州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过来。

为了支撑前期的工作,徐齐霖在甘州一下子便卖出了十面梳妆镜,玲珑镜则更有三十多面。

而建商铺、宅院出售给商贾,以申领永久进出口许可证的工作也很快展开。因为还带着入“察籍”,然后转“市籍”的特殊政策,胡商最是踊跃。

这就相当于后世某些国人,为了获得外国的“绿卡”,可谓是不计血本、搅尽脑汁。

对于胡商,租地垦殖三年显然要比直接买商铺、房产慢了许多。不就是两万贯钱嘛,哪怕啥也不给,只是卖个户籍,估计也有很多胡人来抢。

徐齐霖自然不能这么没出息,更不给大唐抹黑。要是有这样的政策,外人就该想,大唐这是缺钱缺到什么程度了,竟用户籍卖钱。

所以,咱既要捞钱,还要给人一种大唐气度非凡,对外国人十分包容的印象。就这招儿,连李二陛下也是叹为观止呢!

建筑工程的前期,徐齐霖投入了一些。到后来,胡商交上的预订款就花不完,还有结余去向其他工作进行投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