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314章 无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无题(1 / 5)

甘、肃二州的开发建设,朝廷的支持援助,部分地缓解了关中人多地少的矛盾,但却不够彻底。

而授田不足,也直接会影响到府兵的征召,以及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对战斗的积极性。

李二陛下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所以对于移民工作,他才会支持。

而从长远看,随着人口的增多,再加上土地兼并,国家用来授受的土地会越来越少。均田制的破坏,连带着就是租调庸的瓦解,府兵制的崩溃。

当然,现在的大唐在整体上还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宽乡狭乡的设立,已经表明有些地方是不能依照均田制之田地数目授田。

解决的办法一是移民,使狭乡和宽乡的土地和农户形成平衡。这已经在甘、肃二州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一个办法则是把贵族、官僚、地主通过合法、非法地占用的公田收回,重新分配给普通农民。

显然,李二陛下还不想采取第二个办法。

因为大唐建立的时间尚短,赏给亲王到公侯伯子男的功臣贵族的永业田、职分田和公廨田,是酬功的一种,是俸禄的补充,收回是不合适的。

所以,徐齐霖也没敢提这个招人恨的主意。他只是提醒李二陛下,按照一丁百亩的授田标准,拿出三十亩来种棉花,粮食的产量也能够支撑使用。

可河北、河南两道的土地,足够当地农户分配,甚至还很有开垦荒地,大量增加的空间。

而除了继续从狭乡关中移民,徐齐霖还建议给一般妇女、部曲、奴婢授田,使河北、河南两道的开发建设能加快速度。

对于这个建议,李二陛下沉吟不语,没有马上做出决定。

这可不是个小事,按均田制的规定,这些人都是不被授田的。如果开了这个口子,其他地方怎么办?奴婢授田,是不是意味着转入良籍?

其实,徐齐霖就是这个意思。他看不惯把奴婢当成畜产的规定,也希望所有的奴婢不再成为最低贱的那个阶层。

为了追求甘州的建设速度,李二陛下是网开一面,允许掖庭宫的奴婢脱去贱籍,转为“市籍”。

但那是官奴,朝廷说了算。可要涉及到全社会,慎重考虑也在情理之中。

“兹事体大,议后再说。”李二陛下把此事暂且压后,不想仓促间作出决定。

徐齐霖早知如此,拱手道:“微臣还有个办法,便是发官奴至河北、河南两道,开垦荒地,种植棉花。”

官奴可不全是女的,在到掖庭宫之前,籍没的罪犯要进行甄选,多数配于司农寺,由都官监管,而诸行宫监牧等部门所属的奴婢,也都由司农寺来拨给。

而唐代官府的各种劳役,如某些官府手工业以及属于司农寺管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