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大唐攻略指南> 第八十二章刺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二章刺杀(2 / 3)

李恪每天都在工地上乱窜,解决着各个工坊遇到的问题。

今天也是一样,新一批的煤炭到港,李恪新立的吊车第一次试用李恪要跑过去看看。

根据后世码头吊机的样式李恪设计了一种类似的人工吊车。

为了提高码头的装卸效率,工人把煤装载上船的时候就是成筐的,这边吊机吊着一个个煤筐上岸,节省了人员上下船的时间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

因为还没有制造钢索的工艺,使用的还是麻绳加上羊毛丝绸加强之后的绳索。

就算如此最多一次也只能吊起五百斤的重量,吊机采用动滑轮加上绞盘齿轮两道省力装置之后两个人配合就能完成操作。

这东西在大唐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人上人海的围观。因为在大一点的码头类似的东西也有,例如拉杆,一种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通过拉绳吊装和转向装卸货物的工具。

只不过像李恪这种体积这么大的,主要零部件都是钢铁的装卸设备还是第一次见。

什么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李恪不认为自己随便造个东西就是世界第一,实际上起重设备罗马就出现过。

技术的迭代总需要一个样板一个参照,李恪制作了第一代,等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以后就可以通过重赏能改进的人的办法实现技术的迭代发展。

所以看到那些码头工人笨拙的操作,还有装卸工的哄笑李恪丝毫没有羞愧的想法。

有了码头起重设备,以后大件物品的运输就方便了很多,例如一些重千斤或者几千斤的零件,不必在花费巨大的人力一点一点的挪动了。

以后造船也有了一个设计规范模板,例如舱室的设计货物的装卸都要考虑吊装的方便与否,而不是只要能进去人放的下货就行。

不要觉得用的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火炮在战列舰或者陆战上都是重要装备。

一门火炮几千斤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有起重设备,装卸一门火炮有多麻烦,如果有了起重设备事情变得就简单很多了。

要是在船上装备一个小型的,海军的火炮投送到陆地上也变的方便了,那样的话就等于对海军舰队的控制范围进行了延伸。

科技进步总是好事,码头附近的工人三三两两的观看,然后各自散去干自己的活去了。

不过苏定方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看了一眼周围,终于发现了问题,李恪周围的人变多了,而且这些人衣服里都藏着东西。

他们一点一点的靠近蜀王身边,动作都有点变形了,不知不觉间,蜀王比起周围聚集的工人要多:“所有人退后,仁贵,保护殿下!”

两人这边一动,那些人立刻撤去了伪装拿出衣服里的刀剑朝着李恪这边杀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