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2 / 4)

排他的四名弟子到沂州分坛“任事”,并在三五年之内安排他们当上“司香”。

总砀言之,日后的沂州分坛,就是宣得可以随意索取的一块大肥肉了。

每念及此,马畏三都心疼无比甚至觉得自己当初干脆投了那张道士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不管那张道士是什么来头,他这样的实力派投奔,对方总要以礼相待。

但是这念头尽管只是一闪而过也总是让他出一身冷汗。

大事一决,举办开香堂大典的事情就紧锣密鼓的筹办起来了。马畏三因为是戴罪之身,尤其卖力。不但吩咐手下将总坛来人伺候的无微不至,自己亲自操办筹备开香堂的大典,一时间,原本在沂州已经风雨飘摇的教门又开始活跃起来。

骑马的、走路的、坐轿子的使者们在整个沂州奔走,四处传送开香堂的帖子。张应宸在云升观整理教务的时候,对教门在当地的活动非常重视。他知道新投靠来得香堂人员复杂,对新道教信仰未坚,不是可以信任的力量所以监视沂州分坛的工作是交给叶孟言分队去办得。

最可用的,是大店庄内原香堂的人马。这批教徒大多见过他“行法施术”,相对来说态度要坚定的多。从这批人里,张应宸组织了第一批当地的“学习小组”。

之所以叫“学习小组”而不是香堂什么的,主要目的是表示和旧体制一刀两断,道际上这个所谓学习小组换汤不换药,就是原来的教门在大店内的香堂全盘转化过来的。沂州其他地方的“学习小组”也是这么来得。

按照张应宸原本的设想,新道教不能采用传统的一神教那样的体系,也不能沿用会道门的组织模式:即有明确的教徒入教仪式,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等等。这些被元老院视为威胁的元素不能存在。但是他现在发现,这一思路在海南岛的黎区和汉区通行无阻:当地有元老院政权的强力庇护,而其他宗教又弱势最为强大的临高修院和新道教也构不成敌对关系。他可以用和缓的方式慢慢渗透信仰。

为了表示新道教的理念是“移风易俗”,“崇尚科学”,不但要与民间的会道门划清界限,而且要与传统道教有所区别,所以他的组织体系是另起炉灶的。

张应宸所推行的体系,是以道观为地区核心在没有道观的地方以医庐之类的机构代替。他不搞传统的民间会道门常有的香堂、法坛之类的秘密、半秘密机构,而是在传统体制下正大光明的机构。

所有的新道教的道观,即使设在大明统治区的,也要设法取得当地道录司的正式许可,披上合法的外衣。如果新建的一时间难以得到批准,那么就设法取得一些旧道观的领导权和控制权,再进行改造。各地州府县都有不少正式注名的宫观,或者年久失修,或者香火不繁,陷于荒废之中,取得控制权不难。

按照张应宸的设计,新道教推行“一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