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第四百三十四节 备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四节 备货(2 / 3)

是通过书面命令下达指示。

万有是山路中的“金字号”,林全安亲自坐镇在扬州总号经营买卖。根据山海两路的运作模式,万有的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分别包给起威栈和德隆银行,本身专注于商业经营活动,在高效的物流体系和灵活充沛的资金调动上占了很大的便宜。加上赵引弓的对徐家和复社的笼络工作,因而经营起来事半功倍。销售额和利润率都是节节攀升。去年的分红数额让林全安笑得几天合不拢嘴――虽然按照万有的公司章程头三年是不分红的。赵引弓看到监视报告说他“走路扬尘带风,说话声若洪钟”。

“哼哼,要不是我们当年缺少启动资金,怎么会让你发这个财。”赵引弓心想。迟早得在元老院会议上提一提:把万有的股本稀释调整下,或者干脆另起炉灶――这大明贸易的大肥肉不能平白无故的分润出去一大块。

这次对日贸易,赵引弓就不准备让万有直接参与――它在这次贸易中的唯一作用就是按照他的指令调集商品。具体需要的备货资金调用殖民和贸易部属下外贸公司的的资金,反正这年头海贸并非一定得公司实体才行。

现在是夏初,正是郑芝龙的船队乘着东南季风从福建出发开往日本的时候。沈廷扬的沙船在这个季节是没法从上海出港的――沙船从上海出发要在十一月,现在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货物。

日本当时和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一样,生活日用品十分匮乏,因此不管运什么东西到日本去销售都很容易脱手:从高档的纺织品、生丝,到最普通的铁锅、粗瓷碗、缝衣针等等,几乎没有不好卖的东西。

最重要的出口物资当然是生丝。本时空的生丝大致是在每年的农历七八月份才开始陆续登场,郑芝龙的船队要赶在夏季出发,自然是等不及的,因而他在日本销售的必然是去年囤积的陈丝。

相比之下,他的沙船队在冬季出发,就可以从容的收购质量更好的当年生丝了。在质量已经生过郑芝龙的生丝一筹了。

赵引弓的野心还不至于此,浙江出全中国最好的蚕茧,如果用较为先进的缫丝工艺做出生丝来,这质量可就成了本时空绝无仅有的优质好丝了。特别是在今年浙江还是大旱,蚕茧势必大幅度减产的状况下,市场价格必然偏高,对于万有这样的新收购户来说不大可能在收购网络上和其他丝行匹敌,所以收购来得的价格一定会高出一些。生产优质生丝能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附加值,使其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他给万有的指示:敞开收购生丝和蚕茧。特别是蚕茧。他已经给企划院写了一封信,探讨在杭州设立一个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的缫丝厂的可能性。

缫丝厂的想法由来已久――在浙江这样的全国主要蚕茧生产基地不考虑这个问题是不可想象的。就这个问题他已经和企划院、工能委和轻工业部都做了沟通。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