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第七十二节 沂州的正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节 沂州的正月(2 / 3)

理性。但是。统一战线的工作也必须做。就算培养不出带路党,能影响出一些开明士绅,对日后的大陆攻略也是有好处的。

相比之下,还是乡绅们的妻妾对新道教来得更为虔诚。看来,妇女工作要常抓不懈才行。

这些日子以来,他四处奔走,为缙绅大户治病从不收钱,只请他们“随缘乐捐”。请他们捐助粮食、砖瓦、柴炭。布匹和中药材,收到的捐纳全部用在救济难民上。自己不用分文。除了要扩大收容难民的规模之外,主要还是要给自己尽快的涂抹上一层“道德高洁”的“真人”光环。

靠着沂州当地缙绅们的“随缘善助”――其中主要是庄家的赞助,加上马三畏的“乐捐”,他用难民作为劳动力,以工代赈的扩建了“慈济堂”难民营,建造了第二道土围子,对原来的土坯草房进行了翻建:盖起了砖瓦结构的仓库、办公场所和卫生所,自然也少不得元老院从来就不惜工本的厕所和浴室--善众们由此知道盗道长对个人清洁十分看重。

他还给难民营围墙添加了砖砌的角楼和门楼,提高了防御等级。在庄家的支持下“办了团”,拉起一支一百多人的乡勇――用来打仗不成,站岗放哨抵御小股流寇土匪还是不成问题的。

“慈济堂”虽然是庄家等一批缙绅和他合办的,这些缙绅虽然都挂了“善董”的名衔,但是并不具体理事,庄家也只派了一个管事来――这管事也是他的信徒,所以收容救济难民的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

整个1632年里,他在沂州的转运难民工作还算顺利:1632年沂州继1631的水灾之后再次爆发水灾,灾情十分严重,难民数量激增。慈济堂因为有了庄家等当地缙绅的支持,在当地的救灾收容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虽然原本已经打开的通过沂水北上,再走一小段陆路转巨洋水到莱州湾,最后到屺坶岛的路线因为登州叛乱的时间暂时被关闭了,但是发动机指挥部还是打开了第二条线路,让难民从沂州大店庄州陆路以难民逃荒的模式到岚山头,再在岚山头由船只接送出海,运往济州岛。

岚山头是大明的安东卫,不过此时明军卫所废弛,而且鲁南苏北遍地灾情,官兵本已焦头烂额,对大规模的流民过境基本抱着不干涉的态度,只要不在本地暴乱,随你去哪里。道长只是苦于人手短缺,虽然有王瑞相的协助,还是无法在人口输送上倾注全力,所以北上龙口的线路关闭之后,1632年只送走了一万多人。

这个业绩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眼下整个鲁南地区遍地都是难民,到处都是外流的难民集团,只是自己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难民流离失所,大批的倒毙在逃荒的路途上。

自己再有本事,也只能勉强救助沂南县的百姓们,放大到全州他就已经无能为力了。

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