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第十五节 殖民计划的争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节 殖民计划的争议(2 / 3)

下的承包地――旱地水田合计大约有100万亩。明年准备50万亩水田种两季稻,一季红花草。两季平均亩产大约可收稻谷600斤,合糙米大约是450斤。按照每人每月平均需要30斤粮食计算,稻米这项可以养活62万人。考虑到这仅仅是我们的直接经营土地,还没有计算海南的农民和地主自营部分的收成。所以养活海南、台湾和济州岛的百姓是不成问题的。”

“这个亩产估计是不是有点高?我记得农药和化肥可是从来没有充足过。国有农庄的耕地也不是都进行过水土改良的。”马千瞩表示担心。

“这五十万亩中一部分是经过水土改良的,一部分是原本条件就较好的水田。加上我们在种子和田间管理上的优势,取得这个平均亩产完全办得到。我做过调研:海南的琼山、文昌这些农业县里,一般的水田平常年份单季晚稻的亩产量都能达到2石以上。”

吴南海说得毫不含糊,众相频频点头。他们虽然过去都是普通人,这几年都成了执掌一方的政府要员,比过去更能理解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

“余下的五十万亩主要是旱地和条件不好的水田,除了部分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之外,我准备全部用来种植土豆、红薯和杂粮。这部分产量加起来再养活40万人还是办得到的。”

100万人,这差不多是元老院统治区的全部人口。不过。农民是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向元老院缴纳田赋,元老院还能从北圻和暹罗进口的大米作为补充。这些粮食就是他们展开两广攻略的本钱。

“……我们的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老调重弹。现代农业有三大法宝:种子、化肥、农药。种子我们有,但是育种规模还跟不上。良种播种率即使在直营土地上也达不到三成;化肥太少,现在靠种植绿肥和粪便垃圾发酵来代替氮肥,用鸟粪石和鱼粉来代替磷肥,不但肥效低,耗费劳力也多;农药上的问题最大:我们基本上不能产化学农药,只能靠所谓的土农药。土农药的主要原料是植物,要规模化生产就得规模化种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人力,而且药效差,保存时间短,从成本上看是很不合算。而现代良种在优化的时候一般不考虑病虫害,所以对农药的需求特别大。希望化工口能够尽快在有机农药上有所突破。”

展无涯想了想说:“化工业的确是我们的短板。要有突破还得在材料上。我们的加工技术是严重过剩,材料方面严重短板。刚才说到搞电炉的事情,如果能搞成,化工和电力的门基本上可以打开了。现在海南有锰、有个小钨矿里边还有点钼。计划是开了年就开采,但是我们还缺少太多的东西。主要是铬、镍,没有这个我们基本上没法上化工,不管是石化、还是煤化工全没指望的,合成氨,农药全没指望。”

“铬和镍非常不好弄。倒不是提炼有难度,而是17世纪还没有哪个地方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