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第三十四节 炮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节 炮击(2 / 4)

的墙体十分敦厚结实,只要保养得当,能延续很多年。明代的城墙大多是朱元璋时代修筑的,修修补补不但大多用到了清末,在被拆去城砖后再历经百年依然还是一道连绵的土山。

这样的城墙,传统的滑膛火炮想直接在墙体上开口子是做不到的。即使到了辛亥革命,江浙革命军攻南京,当时使用的多是清末新军装备的各种中小口径线膛野战炮,这些火炮在南京城墙上全无作用,最后还是从江阴要塞拖来重型要塞炮才将城墙轰塌,迫使张勋的辫子军弃城而走。

梧州南墙的受损情况看似凄凄惨惨,打出了不少缺口,但是没有哪一段是已经倒塌了的。张大炮没有感到太大意外,他在炮术培训班的时候,教官提到过这点:不要小瞧城墙的厚度,以伏波军的野战炮兵,甚至是攻城炮兵装备的火炮来说,没有哪种大炮可以轻而易举轰塌夯土城墙的。

即使他们有海军的130mm线膛炮,要啃开城墙着实困难。不过,炮火至少已经完全摧毁了城头的防御体系,在望远镜里,他已经看不到有活动的明军官兵的活动迹象。

按照陆军过去训练的攻城战进攻模式,此时就可以发动突击了。步兵用云梯登城,炮兵和轻步兵火力压制城头守军反击。一个冲锋突击下来就可以拿下城墙。不过,南城外的部队只是“牵制”――对南墙佯攻,了吸引敌人注意力,真正主攻方向是北面,以图封住明军北逃的退路。

张大炮实话说不大能理解首长的“作战决心”,按照张大炮的设想。如果集中手头所有炮兵火力,再加上珠江特遣舰队西支队的配合,轰塌一段城墙打开一个足够宽的突破口,然后工兵搭建浮桥,步兵们通过缺口便可迅速进入城内。击溃敌军。

要这么搞,张大炮无疑会获得梧州战役的首功。

但是作战方案却是另一个,南城佯攻,主攻在北面。在作战会议上,朱鸣夏大致阐述了这一作战决心的理由。

第一,伏波军的总体思路一贯是以打歼灭战的方针。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重,强调歼灭战,不提倡击溃战。所以不能采取简单的击溃明军,让他们开溜到广西各地。

第二,据城内情报人员传回来的线报,明军准备放火烧城。按预判,伏波军一旦快速进城,知道城破在即的明军势必立刻纵火,很有可能只会落得个与梧州城玉石俱焚的结局。

张大炮知道,元老院即大方又吝啬。打仗建设的时候不惜一掷千金,但是到了打完仗之后搜集战利品,那真是锱铢必较,有点出门没捡到钱就算亏的意思。

要把梧州给打的稀巴烂,再死上上千百姓,这首长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和官府不同,首长第一个要的就是人。对元老院来说一座破城没什么要紧的,百姓才是最关键的“战利品”。

所以张大炮的功劳只能是“辅助”了。既然要佯攻,就要把佯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