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踏星小说>仙侠小说>辟道立心> 第六百三十五章:胜利者的评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五章:胜利者的评价(2 / 3)

是唐朝中期少数民族将领占据军队高层,却是一个事实。

汉族百姓为什么不愿当兵,因为府兵制下的他们免税,地位还高,退役之后还能够当国家基层干部,但是募兵制下的他们,就是一群糙汉,上司任意克扣兵响,地位不高,养家糊口都困难(此处指的是普通士兵,将军的亲卫,地位以及待遇,可是很高的,这些也是将领的私兵,打仗基本靠这些人,埋下割据的隐患)。

至于府兵制为什么会崩溃就不多说了,否则洋洋洒洒几万字可以说。

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族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做文官。但是一个国家注定需要一定的军事存在,少数民族英勇善战,自然而然填补了这个空缺。

再说说温和派与强硬派的原型,其实就是唐朝中晚期的牛李党争,文章中对牛党其实做了一些美化。

牛李党争作为我国古代不怎么光彩一面,一般中学生都不清楚,树立文化自信的教科书,也不会在这里多落笔墨。

事实上,除清末之外,基本上教科书对王朝末年的记载,都可怜至极。

一般人了解,可能就是学李商隐的时候,语文老师带了一下,鉴于你们可能还不会使用或者不习惯使用百度这个功能,这里用最简洁的文字说一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世家门阀的天下,而隋唐科举兴起,普通地主阶级,开始进入官场,牛党(小说中的温和派)就是这批中小地主,也就是中产阶级的代表。

而与之对应,李党(小说中的强硬派)就是原先的那批门阀世家,主要是关陇贵族,北周,隋,唐三朝王室都是这批人,显赫至极。

说说主要分歧,李党的根基在军队,只有不断的战争才能够为他们带来荣誉与战功,维系地位。

而打仗必然收税,上层贵族收不到,底层百姓穷得收不了,只有朝中产,也就是牛党的根基开刀,牛党自然反对。

党争这种东西,没有好处,是敌人坚持的我都反对,敌人反对的我都坚持,最后必须死一个。作为矛盾的另一面,活下来的往往也会自行消失。

李党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一,但是党争的时候,四面开火,全不顾忌百姓承受能力,而且自身极度腐败,导致战事败多胜少。

牛党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休养生息,但是党争一起,一切边疆地区全部放弃(没有成行,但是连一些有收复机会的地区也放弃了,很可惜),即便是唐朝末年,疆域也是极其庞大的。

中国强势朝代,疆域面积到那里,不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而是财政不足,因为需要统治成本,往往这些地区还没有多少收益,除了增强国民自信心之外,收益为负。

在稳定农耕区安全后,王朝一般不再继续扩张,否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