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节(1 / 8)

想到万斯年先生在修订的《明史》,再想到皇阿玛在修订的《大清律》,还有明天的拜师仪式,小太子灵机一动,刷刷的,把后世二十世纪到四十世纪的人们,通用的标点符号给具体详细的写了下来。

古华夏在汉代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文献资料的理解出现了很多的偏差,甚至对于一个句子都有了相反的解释,读书写字都非常的不方便。于是到了汉朝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符号,比如用于断句的竖线,横线,下勾线,顿号这些。

到了宋明时期,读书著书中需要用到的符号基本完备,出现了密圈,密点,大小圈圈等等。只是不够系统完善,在实际使用中也不是很方便简洁。而且因为每个读书人写字看书的习惯不同,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也不同,因此这些符号的具体意思并不统一。

尤其是遇到好的文章的时候,满篇的密圈,密点,大圈圈,小圈圈等,极为妨碍看书人的心情。胤礽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都是先在开头写下几句说明,大圈圈什么意思,小圈圈什么意思,等等,非常的麻烦。

简化和统一标点符号,是有必要在大清境内广泛推广的。小太子把写好的纸张吹干,放在一个匣子里,打算明天送给皇阿玛和两位师傅,作为附加的拜师礼。也是让他们帮忙参详参详,根据目前在使用中的标点符号情况,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地方。

考虑到四位先生就算肯答应派学生来京城也是远水不解近渴,而且,就算他们来京城估计也是和万斯年先生一样,坚持不领官职不拿俸禄。

所以小太子急需一位能认可大清女子的才华能力,同情他们的不平等遭遇,还能认识到程朱理学不合理之处的文官,来协助苏茉儿姑姑处理女子学院的各项事宜。

哎,本来这个事情应该是皇阿玛和满朝文武要烦恼的,可是小太子真怕他们又选了一个“汤斌大人” ,到女子学院教授那些女孩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嘟嘟,搜索康熙朝初期的所有文人资料,我挨个的看看。”

“好的,主人。” 随着小太子的身体变好,嘟嘟的体型也变的明显了很多,鱼尾上的鳞片一片片的分明,闪闪发亮。听到小太子呼唤它,开心的甩了甩自己的鱼尾巴。

在程朱理学风行天下,遵循明朝体质“八股取士”的大清朝,要找到想要的人,真的是很难。小太子看过一个又一个文豪大家的资料,终于找到了两个符合心意的。

戴廷栻,在康熙十九年,也就是去年“被迫”赴京参加了“博学儒”科考试,目前在山西闻喜县做训导大人。而且他还与顾炎武先生交好,擅长书法,尤其在散文方面的造诣,广受赞誉。看资料就觉得戴先生真的挺合适,如果他愿意来京城做事,应该是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