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节(1 / 7)

难道以后他在给皇家的格格指婚之前, 还要先让她们自己相看一番?相看好了处不好还要退婚重来?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处理这些繁琐的家事?

再说了,这世道他再怎么变化,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大户人家联姻的这个情况也不会怎么改变。顶多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有所改变罢了。

一时间南书房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康熙皇帝和各位翰林有些沉闷的呼吸声,落针可闻。

胤礽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就直觉没人会同意自己的提议。

古华夏的传统婚姻模式是依附于家庭和家族的,婚姻纯粹是牺牲个人利益,为家庭和宗族传宗接代的需要而存在, 它和传统的封建家庭制度共同维护着宗法一体化的封建统治。“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父母包办买卖婚姻,身为儿女必须听从,毫无反对的余地。因为儿女们一旦有任何不听从父母之命的行为,就可以被看做是忤逆不孝。而在这个以孝治国,百行孝为首的时代,不孝,就是最大的罪名,罪无可赦,情无可谅。

按照礼法的规定,少男少女的婚姻缔结应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聘”。女方嫁到男方,拜堂成亲后有了合法的婚书只算是走完了一半的仪式,另一半是必须要等到拜过男方宗族祖先,姓氏上了男方家的族谱,百年后进了男方家的祖坟才算是完成。

一个女子,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和姓氏,独立的住宅和事业,在娘家的时候全听大家长父亲的安排,在夫家就听从大家长夫婿的安排,死后还要随夫婿安葬,一生的荣辱兴衰,生前生后的生活都全然不由自己做主。

可是,几千年来,古华夏人一代又一代的,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现在这些少年少女们的父辈,祖辈,祖祖辈辈,都是受到家长制,孝道等礼法伦理观念的支配,无法摆脱也不能摆脱通过牺牲自我,来维系家族兴旺永存的命运。

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了家族的庇护,不光意味着失去了家族祖先的荣耀和萌恩,还意味着他们变得孤身一人。孤身一人孑然一身的人,人人可欺。在这个家族制的古华夏时代,一个散人要想成家立业过好日子,简直是太难,太难了,几乎是没有任何希望。

想到这里,胤礽忍不住开口解释,“各位大人,孤知道打破男女婚前不见面的习俗很难。可是请各位大人仔细的琢磨一下。”

“大清的女子学院是一定要继续兴办下去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大清国的女儿家,未来大清的妻子们,母亲们都至少能接受到四年的学院教育。”

“接受了学院教育出来的女学生,尤其是要进入女子高等学院继续深造的女学生们,她们学成结业以后,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安心的待在后宅守一辈子。”

“就算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